中國社會目前正面臨的“中國人口的快速老化和高殘率”,以及“不足的資源和落後的養老服務體係與服務”將是二十一世紀給中國社會帶來“養老危機” 的主要原因,但這種“危機”也將成為迫使中國現代養老項目和服務走向市場的一個強大驅動力。
 
中國對現代養老專業信息技術和項目的市場需求探索:
 
中國養老的困惑、困境、出路與希望
 
美國壽康產業股份有限公司
王隅麗
公司執行總裁
美國老年學家, MAG, RCFE, Gerontologist
 
 
養老助殘-全球性的危機與挑戰
全球性養老危機的焦點-社會資源消費的急速增加
“嬰兒潮”給當代社會帶來的養老挑戰
全球性疾病負擔的排列順序改變和中國將面臨雙重疾病負擔
現代社會影響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的常見健康殺手
傷殘與智殘及各種精神衛生方面的疾病同時存在(中, 美兩國數據)< br>
 
 
中國養老的危機和市場化趨勢
中國養老危機的特殊性將增加市場需求
  > 中國養老危機的特殊性
  > 人口的快速老化和高殘率
不足的資源和落後的養老服務將迫使中國養老走向市場
  > 家庭對老弱病殘者護理能力的急劇下降和落後的社會養老服務
  > 醫院機構數量下降和落後的護理康復醫學
  > 中國目前落後的養老助殘體制和社區服務
 
養老助殘--全球性的危機與挑戰
全球性養老危機的焦點-社會資源消費的急速增加

  20世紀以來,人類期望壽命有了顯著增長。科學家們通過對人類近七十年預期壽命變化的追踪觀察,自1931年起至今,全球人類的平均預期壽命已增加了十五年。逾來逾多的人進入他們八十歲的高齡,這也稱為人口老化現象。在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婦女的平均預期壽命現在78。9歲,男性是72歲。而如今在發展中國家,平均期望壽命是64歲,到2020年將達到71歲。據世界衛生組織近來的觀察預計,到2025年,地球上的總人口將達到80億,其中,65歲和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將達到8億,幾乎每十個人中就有一個老年人。到那時,全世界人口的平均預期壽命將達到73歲。

  與此同時,隨著長壽社會的到來和人類壽命數量的增加, 人們也開始尋求如何增加生活的質量,故人們在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經濟,社會, 醫療保健〕,已深切感到了這種長壽現像給人類社會和自己個人生活所帶來的巨大影響。 隨著今天和將來人類預期壽命的繼續增加,由之產生的這種巨大的社會影響也會繼續升溫。這種巨大的社會影響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1)·人類社會中老年人的比例和數量增加;
2)·人類社會將在照料護理老弱殘障者花去了大量的勞動力,時間和資金/資源;
3)·老年化社會將對對人類社會的政治和經濟將產生的巨大的影響和後果。

  其結果是,全球性養老危機的焦點集中在社會資源消費的急速增加,原因在於:
1)·社會經濟的增長不能與老年人口增長速度和數量同步;
2)·長壽社會的到來使養老的經濟資源,人力資源,時間資源,物質資源消費增加;
3)·長壽社會在養老的日常生活照料及醫療護理上時間和資源消費的大大增加;
4)·老人經濟收入普遍下降而養老的特殊需求增加;
5)·國家和社會資源的增加不能滿足養老資源消費的增加;
6)·整個社會對養老的嚴峻挑戰的應付能力嚴重缺乏。


  所以,今天的人類是否能夠適應長壽社會具有的巨大挑戰性的變化?人類能否在預期壽命增加的同時,繼續保持基本穩定而高的生活質量和健康的長壽生活?是否能開拓和延長具有豐富生命意義的晚年生活?即人類在長壽生活時代,如何享有被當代科學稱之為“人類富有有新的生命意義的第三發展階段”? 若不能很好解決上述由人口老化給全球帶來的社會影響,是不可能找到回答這些問題的答案的。

“嬰兒潮”給當代社會帶來的養老挑戰

  根據美國近年來的有關養老研究,和2004年的國家老年學會和國家老年議會與老年學和養老的大型專業年會的研究統計資料披露, 美國將有七千六百萬的, 在1946-1964 年出身的的人口步入老年期。但這一代人的養老需求與上一代人大不相同,他們中很大一部份人受教育程度高,有較好的收入和積蓄,有較好的使用電腦的技能,對自己將來的生活和各類服務有較高的期望,這些都將對各類醫療保健,養老政策和服務,高質量的生活需求提出重要的要求。因此, 在提供養老的各項政策和服務方面,對現有的養老政策,各類醫療保健,養老服務等機構和質量將會有很大的挑戰。中國雖然是發展中國家,但人口老化的數量和速度都比美國大和快,中國的“嬰兒潮”出生的人數量比美國大得多,並也同樣有類似的特點,為建立我國自己的現代養老體系和服務,了解其特點,對將來開發養老市場,建立政策,都有很大幫助。 “嬰兒潮”給當代社會帶來的養老挑戰主要特點歸納如下:

對各類服務的期望值大大增加, 而有限的服務和資源不能滿足需求:
  在21世紀,美國政府要探索如何保證對這一代“嬰兒潮”,各類醫療保健,養老服務等機構及相關合作機構的服務,能夠使這一代人活的生氣勃勃, 有生命力,並要求和鼓勵他們自己能為自己這一代人的養老作些什麽?還能為別人作些什麽?而不是把這一代“嬰兒潮”放在各類醫療保健照料的中心。由於老年人口的劇增,僅僅依靠專業醫療保健機構去解決日益增長的服務需求,將使現有醫療保健機構面臨極大的供不應求的困境。為此,美國有關專家們已提出以下策略來迎接馬上來到的挑戰:

1)·鼓勵和提倡自我保健和自我強身,以及在力所能力的條件和健康的環境下,提倡自我照料.這需要“嬰兒潮”出生的人,加強自我學習,接受相關教育,增加自己的相關知識和技能來達到這一目標.根據美國的統計資料,80%的健康問題都完全可以自己在家裡解決, 並沒有外來的專業人員幫助,大多是在家裡的衛生間,廚房,和臥室.如果進行自我保健,一般的自我照料和保健都能夠自己完成.這樣可以大大減少到醫院急診室的需求.根據美國的2002年的統計資料, 南加州的一個退休軍人醫院開辦了22個相關教育和短訓班,凡參加過此教育的老人,40% 報告說他們減少了去醫院的次數和時間,39%的說他們減少了去急診室的次數和時間.1995年美國科羅拉多州大學對3,500老年成人(70歲左右)的觀察研究顯示,凡接受此教育和培訓的人,38%的人報告他們減少了去看醫生的次數和時間,14%的報告他們減少了住院的機率,42% 的報告他們自我保健能力增加,健康維持良好,生活質量提高。

2)·教育培訓對慢性疾病的自我管理和調養,康復。 根據美國某一醫學雜誌1999年的隨機抽樣調查報告,凡參加此類培訓和教育的老年病人與未受其培訓的老年病人相比較, 住院的機率和住院的天數都明顯下降。

3)·提供中,老年人“信息理療”的幫助。 在當今的信息時代,“信息理療”是一種特殊的,現代的醫療服務或保健信息,它們可以幫助人們擴大自我保健,自我照料的信息面和知識面,一旦掌握了它們,人們自我保健的水平會大大提高。其範圍涉及到服藥知識,護理知識,康復知識,營養知識等等。從當今的龐大的醫學,保健信息網,或信息量中如何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就要靠“信息理療”的幫助。 “信息理療”有其針對性,對某種特殊的慢性病, 或慢性健康問題,要知道某種特定的信息和知識,才能有效地使用它,作到有的放矢。將來“信息理療”會成為各類醫療,康復,保健,社會服務領域裡幫助病人康復,保持健康的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手段。

4)·醫療保健的預約,教育,諮詢等服務向疾病和健康問題的類別分組方向發展有關專業人員可以用較少的時間換取最大量的服務,達到最佳的服務效果。

  除此之外, 美國有關專家們已提出以下三類發展計劃來幫助人們實現上述的四個目標,從而滿足人口快速老化的健康服務需求:

1)·政府要建立一個堅固的社會養老屏障去確保日益增加的需求;
2)·社會要建設“一條有足夠動力的船”去驅動和實現這些需求;
3)·各界人士要用一種“衝浪”的精神去充分利用所有的能量和力量去實現我們現代養老的目標。

  因此, 當今美國對社會養老的挑戰和戰勝危機的戰略是, 要去認識和鼓勵這一代“嬰兒潮”,利用來自於自己人生旅程和中積累的寶貴經驗和聰明才智,成為現代社會自我保健和健康照料體系里合作人,與社會一起來共同完成養老的歷史使命,滿足今天日益增長的養老的保健,照料需求。

全球性疾病負擔的排列順序改變和中國將面臨雙重疾病負擔

  全球在老齡化社會面臨的另一個挑戰是,如何應對和長期承受疾病負擔排列順序的改變?從長壽與疾病和傷殘的關係來看,壽命的延長與疾病負擔的加重是成比列上升的。從全球疾病負擔的現狀來看,人類期望壽命的顯著增長和生活方式的深刻變化導致了全球癌症和其他慢性病的流行。在工業化國家,傳染性疾病已經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但非傳染性疾病——特別是癌症、循環系統疾病、心理疾患、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等對人們的生命造成了嚴重的威脅。由於這些慢性病經常在生命的晚期發生,因此隨著期望壽命的延長,這種現象將在老年人口中更為普遍。加之許多慢性病及其並發症具有致殘性,以及喪失生活獨立和自理的能力,而且這種殘疾或殘障的存在通常都是不可逆的,喪失生活獨立和自理的能力常常也是長時期存在的,由此造成了人們在生命餘年的痛苦,加重了人類對疾病的負擔。因此,全球性疾病負擔(GBD,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的趨勢總體來講,進入21世紀,人類平均期望壽命會繼續增長,其中以女性更為顯著,可望達到88歲。同時,傳染性疾病造成的負擔將呈減少趨勢,其疾病負擔可望從34%下降為15%,但艾滋病/AIDS的影響呈持續上升趨勢。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將大幅度上升(特別是心血管疾病、癌症和糖尿病等)。由於慢性病造成的死亡人數將明顯增加,從1990年的2,810萬人增加77%,到2020年將達到4,970萬人。由於第一類疾病造成的負擔到2020年將下降到1/5以下,故由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造成的負擔將明顯增長。 這種變化將主要發生在發展中國家。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1990年的對“全球性疾病負擔”的排列研究統計報告,以及在對1990-2020的“全球性疾病負擔”的排列研究預測顯示:“由疾病對人類造成的殘障(傷殘和智殘),並由此導致的自理生活能力的喪失,使醫護負擔,家庭負擔,乃至社會負擔加重的疾病譜,已由過去的以'急性病,傳染病'和'癌症'等為主的疾病轉向以'心血管病'(心肌梗塞),'精神障礙'(沮殤和憂鬱症),外傷(交通事故和意外跌倒)'腦血管疾病'為主,到2020年,它們將排列在“全球性疾病負擔”的前四位。尤其是“精神障礙'(沮殤和憂鬱症)” ,無論在發達國家或發展中國家,都顯示出一個極大的“飛躍”,從過去的第四,五為躍居到第二位。而在這些轉變在中,老年人群中更為顯著,故對老年人群健康的威脅也更大。因此,在21世紀,全球都將在醫療,公共衛生,社會醫學的各項服務方面面臨這個重大轉向,這些轉變將迫使所有國家的醫療,預防醫學,公共衛生,社會醫學的研究,實踐,和有關服務的發展產生一個巨大的變化。這些轉變意味著全球的醫療,預防,公共衛生,社會醫學,以及相關的各類項目和服務都必須盡快地去適應這一變化,滿足相關人群和市場的需求,否則,不重視這種現代社會疾病譜的轉變,社會落後的設施和服務將給一個國家帶來許多難以解決的社會問題。

  像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由於生活方式的變化和人口壽命的增長,也面臨著同樣的威脅,慢性疾病的發生逐漸傾向於老年群體。但與發達國家不同的是,發展中國家還同樣面臨傳染性疾病的威脅,而且傳染性疾病是造成早死的主要原因。可以說,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像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面臨著雙重的疾病負擔。 如何迎接“全球性疾病負擔”變化對中國大眾健康帶來的挑戰?尤其是對中國老年人晚年生活的影響? 這將成為中國養老政策和相關項目開發的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人口數量和老年人口的的數量都居世界第一,這種現代社會疾病譜的轉變給中國養老帶來的影響也會居世界第一。例如, 從2005年中國第三次國家衛生服務調查主要結果顯示:“ 我國城鄉居民衛生服務需要量增加,但醫療服務的利用明顯下降。我國城鄉居民患病率隨著人口老年化、城鎮化持續增加,疾病負擔不斷加重。本次調查了城鄉居民兩週患病和慢性病患病情況。結果表明,我國慢性病人數為1.6億,也就是說每十人中有1.3人患有醫生明確診斷的慢性病。 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已經成為我國城鄉居民的主導疾病,但重大傳染性疾病的防控不容忽視。本次調查結果與前兩次調查相比,城市居民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傳染性疾病、皮膚病等感染性疾病呈明顯下降趨勢,而循環系統疾病、運動系統疾病、內分泌與營養代謝疾病則呈現上升趨勢。高血壓、糖尿病和腦血管病已經成為城市居民的常見病和多發病。慢性疾病將隨著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和老齡化進程加快,將進一步上升。調查結果表明,年齡每增加10歲,慢性病患病率增加50%以上。

  再看北京大學老齡健康與家庭研究中心近年來開展的一項中國高齡老人的生存狀況調查顯示,“目前中國高齡老人生存狀態不佳,存在“四多四少”現象。這項涉及全國二十二個省、市、區,區域總人口約有九億八千多萬的調查結果表明:中國高齡老人經濟供養依靠子女多,享有社會保障支持少;日常照料依靠子女多,依靠社會少;閒暇時間多,文化生活少;患病的多,看病就醫的少。調查還顯示,高齡老人喪偶率高,有百分之八十八點三的老人日常生活依賴其家庭照料,並開始向隔代轉移。家庭照料成員的減少和渠道的單一,使傳統生活照料模式遇到嚴重衝擊,嚴重影響高齡老人的生活質量。而城鎮平均每個老年福利機構只有老人二十一名,農村每個老年服務機構裡只有十五人,與整個老年人口形勢極不相稱”。廣州“老年人平均帶病期13年”的一項報導也指出,我國60歲以上的老齡人口已達1.3億人。老年人患病率遠高於其他人群,且帶病期長,康復緩慢。據中國老年人醫療現狀調查,老齡人口的平均帶病期為13.68年。

現代社會影響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的常見健康殺手

  從以上的數據可以看到,長壽社會對我們人類的一個嚴峻挑戰是,高壽使老年人的平均帶病期延長,而且致殘和喪失生活自理能力的機會也大大增加.這些都是與我們所說的老年病或老年人的意外傷害,以及老年時期身體功能開始下將有關.中國社會各界都應該了解人口老化給我們帶來的這些挑戰,無論是對養老慰老服務的組織機構,醫療衛生保健服務體系,政府有關部門,還是老年人本人都可以在提高自己對科學養老的認識基礎上,找到自己將來迎接這些挑戰的角色,早期預防老齡化給人類生存帶來的困難與風險.

  因此, 了解對影響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的常見健康“殺手”,可以幫助個人,家庭,社會對這些“殺手”在早期的預防和乾預方面作出努力, 減少這些“殺手”對老年人群的危害, 提高老人晚年生活質量, 減輕社會的養老負擔都是有益的. 在關於老人病,殘方面的最新研究詳細數據, 即這些“殺手”, 由於筆者欠缺中國國內的相關數據,故提供下面一組美國在2000年對美國老人生活自理影響最大的幾種常見病,慢性病和其它健康問題的統計學數據, 它們可以作為有參考價值的科學數據, 再度證實中國人口老齡化會像美國一樣,將給中國社會,家庭,醫療護理,生活服務等方面帶來的巨大挑戰。 故美國在養老助殘方面所面對的挑戰,也可從側面反映出今天中國“養老助殘工程”市場化啟動的迫切性。今後,筆者仍會繼續努力找到中國同類的最新數據來加以比較,預計結果將會大同小異。對於美國2007年等近期數據筆者還再整理收集之中,並將放入新的調查報告頁面裡予以公佈。同時也希望同行們可以對中國國內類似相關數據加以收集整理和報導。

 
美國在2000年對美國老人生活自理影響最見的慢性病的統計學數據:

老年癡呆症:
  ·發病率隨著年齡增大而增加,尤其是64歲以上的年齡組,
  ·若80歲以上,發病率達30%,
  ·美國由腦血管病引起的老年癡呆症,佔85歲以上死亡人數的第五位,
  ·老年癡呆症已使人的平均壽命減少了4年,
  ·美國老年癡呆症的存活率大約在5年-20年之間,
  ·老年癡呆症是美國老人在晚年進入老人護理院或養老院的最常見原因,
  ·預計30年內,美國老人癡呆症的發病率將占美國老年人口的50%。

老年憂鬱沮喪症:
  ·它主要常見於慢性病,殘張病人中,美國發病率是2。3%到3。2%,
  ·美國老人中有33%至50%的人有此症;
  ·美國的老人院,老年公寓的人群中,有25%的人有此症,它僅次於發病率佔第一的高血壓病, 而位居第二;
  ·此症每年耗費調美國醫療費用高達$43億美元。

糖尿病:
  ·糖尿病在美國是使死亡率, 病殘率增加的非常重要和常見的一中慢性病,
  ·發病率很高,約有16,000,000美國人患有此病,其中有50%的診斷不能及時完成;
  ·每年美國有500,000-700,000的新發病人數;
  ·此病發病率隨年齡增加而上升,年齡65歲以上的老人大約有10%以上的人患有II型糖尿病;
  ·患此病的老人其並發心肌梗塞,缺血性心肌病,腦中風,視網膜病變的比別的人群高兩倍;
  ·每年美國花費在糖尿病方面的醫療費用有$44百萬美元。

腦中風:
  ·腦中風是使人喪失自理能力的第一因素,它佔殘障發病原因的首位;
  ·在美國由腦中風導致的死亡占美國死因的第三位;
  ·美國平均每年在65歲以上的人中,有72%的人受到腦中風後的病痛折磨。
  ·65歲以上的人死亡的誘因,其中有85%來自於腦中風;
  ·這85%的人中有6%-8%是死於自己居住的家中,其他死於醫院或養老院和老年公寓;
  ·年齡55歲以上的人群,腦中風的發病率每十年增加一倍;
  ·其中高血壓,房顫,短暫性腦局部缺血,吸煙,血脂和膽固醇增高,是主要發病原因;
  ·年齡在65歲-74歲組老人,房顫機會增加3%,80歲-89歲組老人,房顫機會增加到24%;
  ·若有嚴重糖尿病的人,腦中風的發病率會增加1。5%-3。0%。

心力衰竭:
  ·美國大約有46,000,000人患有此病,在1999年,其醫療費用的開支高達$19。6億美元,
  ·此病明顯隨年齡增長而增加,60歲-69歲組人群,發病率是5%,70歲及以上人群,發病率是10%;
  ·此病是醫院65歲及以上的病人最常見的住院原因;
  ·在老人組,由此病導致的死亡率極高,病人中有20%的人死於診斷後的第一年, 50%的人死於診斷後的第五年;尤其是住院的病人死亡率更高;
  ·老年人心衰的存活率與治療和日常護理的好壞得當有相當密切的關係。

缺血性心髒病(心肌梗塞〕:
  ·此病在老年病人死因中排列第一;
  ·在美國缺血性心髒病的病人中, 有60%是65歲及以上的老人;
  ·在65歲及以上組的老人中,有16%的人患有此病,80%的人死因來自於此病;
  ·在80歲及以上的老人組中,缺血性心髒病的死亡率高於年輕人(40歲組的〕的十倍。

高血壓病:
  ·在美國居家養老的65歲及以上的老人中,約有35%的人患有此病;
  ·在美國養老院和護理院的65歲及以上的老人中其發病率與居家的老人一樣;
  ·患有此病的老人,其心腦血管病的發病率高於年輕人(40歲組的〕的三倍。

意外跌倒和自理能力下降:
  ·在美國意外跌倒是引起老人殘障率,臥床率,死亡率增高和自理很多能力下降的一個最常見,最嚴重的原因;
  ·美國老人65歲及以上的人占美國人口的13%,這組老人的死亡原因中,有約75%來自於意外跌倒;
  ·由於這種原因導致的死亡占美國老人死因的第五位,其中直接摔倒致死的佔67%;
  ·美國每年社區居家養老的老人約有33%的人有摔倒的歷史,其中有5%的人因骨折而住院;
  ·美國老人院和老年公寓的類似數據比社區的高於三倍;
  ·大量的研究顯示,意外跌倒加速了老人的體力衰弱,活動受限,自理能力明顯下降,是老人住院的主要原因。

老年性骨關節炎:
  ·美國65歲及以上的人群中,有50%的人患有骨關節炎;
  ·X光片診斷顯示,在65歲及以上的人群中,27%的人已有骨病理病變;
  ·X光片診斷顯示,骨,關節的病理變化在85歲及以上的老人組中增加了51%;
  ·在喪失自理能力的老人中,有50%的人是由於老年性骨關節炎所致;
  ·由於骨關節炎引起的慢性疼痛,身體功能下降,常常是使其喪失自理能力,意外跌倒,臥床,長期用藥的主要原因。

老年人聽力損害:
  ·失去聽力是老年人群中最常見的慢性病變;
  ·在65歲及以上的老人中,估計有30%-40%的人有聽力下降;
  ·80歲及以上的老人中,幾乎90%的人有聽力損害;
  ·由於其損害過程是逐漸的,慢性的,給早期診斷帶來很多困難;
  ·聽力損害是影響老人個人生活質量的一個關鍵因素。

老年人視力損害:
  ·隨著年齡的增加,視力損害,下降非常常見;
  ·由於年齡增長導致的視力下降在71歲-74歲組老人中佔4%-7%;
  ·而在80歲組老人中,視力下降增加到16%,90歲老人組中增加到39%;
  ·除年齡因素外,其他眼的病變,象白內障,視網膜病變,青光眼,眼底血管病變也可導致老年人的視力損害;
  ·老年人的視力損害又大大增加了各種意外事故,意外傷害發生,象摔跤,駕駛中的意外事故等。

老年人尿失禁:
  ·老年人尿失禁是在年齡老化過程中一個不可避免的病理過程;
  ·老年人尿失禁已占美國60歲及以上居家養老的老年人的33%,而這組人群中有25%-30%的人是患有頻繁性的尿失禁;
  ·由於尿失禁的不同程度,已導致了老人活動受限,而且已成為他們與社會交往隔離的主要原因;
  ·老年人尿失禁已給家庭,親友,護理人員造成沉重護理,心理和經濟上的負擔;
  ·美國就單一在為社區居家養老的尿失禁老人,在護理方面的經濟消費付出,每年已達到11億美元;
  ·護理尿失禁老人需要一定的護理技術和知識,並要有科學的專業管理和評估手段。

老年人營養失調:
  ·常見營養缺乏,而且比例很高;
  ·由於營養缺乏和失調,致使老年人死亡率,骨折率上升,個人生活自理能力下降;
  ·其它為肥胖,營養過剩,糖尿病,和體重下降。

老年人慢性潰瘍(褥瘡〕:
  ·在美國護理院中,23%的老人有慢性潰瘍,在急診入院的病人中,有11%的老人有慢性潰瘍;
  ·在骨折和臥床的老年病人中,慢性潰瘍高達60%;有骨盆骨折的老人,高達65%;
  ·慢性潰瘍(褥瘡〕常導致骨纖維疏鬆,敗血病,尿失禁,活動受限;
  ·美國老人護理院中,70歲及以上組,70%有壓迫性潰瘍;
  ·隨著病人住院時間的增加,壓迫性潰瘍的百分比隨之上升。

老年人骨質疏鬆症:
  ·美國有25,000,000的人患有此病,其中大多是更年期後的婦女;
  ·美國每年因骨質疏鬆症引起骨折的有1,500,000人;
  ·在骨質疏鬆症合併有骨盆骨折的病人中,20%-25%不能恢復自己的生活自理功能,並在一年內有12%-20%的病人因此死亡。

老年人流感和肺炎:
  ·美國由肺炎導致死亡的,佔65歲及以上人群中死因的第五位;
  ·45歲-65歲組,由於肺炎而住院的是普通人群(年輕〕的四倍;
  ·隨著年齡的增加,由肺炎導致的死亡的因素也相應增加。

老年人的住院護理:
  ·據美國1966年的統計,在65歲及以上的年齡組人群中,35%的人有住院接受護理的歷史;
  ·住院期間,這些老人中有15%的人受到藥物付作用的影響而發生意外事故;
  ·住院期間,這些在接受藥物治療,及外科手術治療的老人中,有25%-60%的人發生過精神障礙,精神功能紊亂;
  ·住院期間,這些老人中,功能下降佔32%,有新的壓迫性褥瘡的有5%,摔倒佔1-4/000;
  ·住院期間,有70%的老人經歷過脫水,41%-61%有營養失調和不良,15%-34%有尿失禁。

老年人的臨終關懷和護理:
  ·需求增加;
  ·已逐漸增加對護理質量提出統一要求和標準;
  ·要求加強臨終關懷和護理,早期制定護理計劃;
  ·改變目前檢查不定時,不能連續,護理工作沒有針對症狀,需求,和護理計劃缺乏預測性;
  ·強調克服經濟上,法律上,政策上給護理工作帶來的障礙。

老人慢性疼痛的管理:
  ·老人慢性疼痛在社區居家的老人中佔25%-40%;在老人護理院中有71%-83%的老人,各種慢性疼痛是他們每天日常生活面臨和要忍受的痛苦;
  ·慢性疼痛大大增加了老人的憂鬱症,沮喪症,睡眠障礙,室內外活動減少,孤獨感,並與社會隔離,使老人的生活質量嚴重降低;
  ·由此使醫療費用和住院率增加。

老人用藥管理問題:
  ·在美國65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13%,可這些人群在藥物方面的消費遠高於65歲以下人群的四倍;
  ·由於藥物消費的上升,由藥物引起付作用而導致的另一些“病”也隨之產生和增加,常來源於誤用藥,過多或過少用藥,故這些新“病”並不是由

 於年齡老化或身體病理化過程產生的;
  ·如何指導,管理用藥,已成為近年來美國老年問題研究的課題之一。

老年人的健康檢查和疾病預防問題:
  ·癌症已成為美國60歲及以上人群死因的第一位,無男女性別的差異;
  ·早期檢查和預防,早期診斷和治療是減少癌症死亡率,致殘率的一個關鍵因素;
  ·健康教育和預防措施的實施,可以促使中,老年人建立一個健康的生活方式,從而減少癌症的發生。

傷殘與智殘及各種精神衛生方面的疾病同時存在(中,美兩國數據)

  從上面的數據中可以看到, 隨著人年齡的老化,老人和他們的家人都可能都會體驗到伴隨老人晚年生活的病痛,傷殘或智殘等給日常生活帶來的痛苦和困境。所以,在高齡老人中傷殘與智殘及各種精神衛生方面的疾病同時存在,是另一個現代長壽社會面臨養老的巨大挑戰。

  一方面,以智殘來看,像阿滋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癡呆症(Dementia ),老年性或老年前性癡呆(Senile Dementia)。隨著高壽,此病的發病率必然增高。像美國這樣的發達國家,65歲以上人群, 輕度癡呆在10%左右,中,重度癡呆在5%。美國80歲以上的老人,發並率達到了30%。老年癡呆症是美國老人進入老人護理院和養老院最常見的原因。據美國2002年最新的一項對美國老人進入護理院的預測性調查,其結果表明,癡呆症是美國老人不得不進入老人院或護理院一個首要因素。這項觀察顯示,有癡呆症的老人,他們中的90%在死亡前已進入護理院。近來,美國加州大學在舊金山的分校通過對當地社區的5,788個患癡呆症的病人,及他們照料人員(多是親屬〕的特徵與進入護理院的關係方面,作了三年追綜和前瞻性的觀察研究。其結果是,病人年齡的均值是近79歲,60%是婦女;大多數病人在日常活動方面至少有一項需要別人幫助;他們的照料人員的平均年齡是接近64歲,而這些照料人員有63%是病人的配偶;在這三年的觀察中,病人進入護理院的百分比分別是第一年22%,第二年40%,第三年52%。這項觀察還顯示,獨居病人和對日常生活有很大依賴性的病人有更大的的可能性住入護理院。

  據中國的在1986年統計數據,在中國老人中,中,重度癡呆現患率也已達4。16%,幾乎接近西方國家。由於中國很多地方存在不能早期診斷的問題,故實際患病數據可能更高。例如,中國2002年9月報導說“中國65歲以上老年性癡呆患者估計超過500萬人,約佔世界總病例數的四分之一”; 2002年北京老年病醫療研究中心在'世界老年性癡呆宣傳日'公佈的調查結果顯示,“中國55歲以上人群癡呆症患病率接近3%,65歲以上人群患病率超過5%。參與樣本分析的專家指出,癡呆症已成為繼心腦血管疾病後,威脅中國老年人健康的又一個重要病種。調查還顯示,在4萬多份樣本中,輕度和中度癡呆患者的就診率不足40%,重度患者的就診率僅有34%。這表明公眾對老年癡呆症還缺乏足夠了解”。又據中國中新網在2004年9月的報導:“中國65歲以上人群老年性癡呆症的發病率達到4.8%, 75歲以上為11.5%,85歲以上高於30%。而就診率卻很低。並呼籲中國老年癡呆症發病率高早期防治成當務之急”。 上海新聞晨報援引上海華山醫院副院長洪震教授介紹:“面對相對高的發病率,上海老年性癡呆症的就診率卻很低,輕度癡呆患者的就診率僅14 %,中度和重度癡呆患者的就診率也只是25%和34%,這個就診比例遠低於高血壓等老年病”。北京協和醫院神經內科教授張振馨卻認為:“問題比想像的還要嚴重。因為在65歲以上的老人中,老年性癡呆的發病率為4.5%,而且年齡越大,患病率越高,高齡老人的老年性癡呆已經直逼西方的高發病率。西方國家如美國,目前老年性癡呆發病率65歲以上老人為10%,75歲以上為20%。世界上一般把一個人口共同體之中65歲以上老人佔總人口的7%及其以上叫做老年型人口。最近我國的人口調查表明,我國65歲以上人口已達10%,約為1.3億,顯而易見我國已經進入老年型人口社會。在這樣大的一個老年人口基數上,如果僅按老年性癡呆4.5%的發病率,全國也有540萬老年性癡呆病人。而且如果發病率逐漸上升,再加上中國一個家庭一個孩子的格局,這對中國社會將是一個巨大的壓力和負擔”

  而對老年癡呆症的早期診斷,預防,護理,治療, 康復照料,早已成為國外發達國家的一個重要研究課題, 無論政府和民間都投入大量資金進入醫學, 社會學,社會醫學,精神心理衛生學, 護理照料學,營養學,家庭關懷與生活環境,以及倫理學等方面的研究和實踐,取得了很多可觀的成果。但在中國,對這個領域的研究,尤其是在臨床護理,康復與生活照料,社會支持與幫助,心理精神調理等研究和實踐方面還處於一個比較落後的的狀況。故在對這組人群的關懷照料的社區服務項目上可謂寥寥無幾. 這組人群的家庭承受著巨大和沈重的護理照料壓力和負擔(經濟和精神的雙重負擔), 他們沒有得到應該得到的支持和幫助.

  另一方面,由於在老年人群中傷殘和智殘的高發率和同時出現,使發生精神衛生方面的障礙及疾病的機會也隨之加大,尤其是在行為和思維方面的病態變化,給老年病人的護理,康復醫療,生活服務增加了更的的困難和挑戰。它們已成為降低老年人晚年生活質量的另一主要原因。以美國精神衛生印第安那州管區在1999年對護理院病人的觀察數據舉例來看,住院病人中有31。6%的人有癡呆症(Dementia)的診斷,26。7%的病人遭受精神憂鬱及沮喪病的痛苦,13。7%的病人被診斷為阿滋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11。2%的人有失調性憂慮或焦慮症,3。3%的人被診斷有精神分裂症,1。6%的人有癲狂性精神病。從這一地區性的調查就可以對美國老年人群的精神衛生狀況有一個大概的了解。

  在老年化社會到來的中國,中國老年人群的精神衛生狀況也將有雷同的發展趨勢。例如,據北京心理危機研究與乾預中心在2005年9月公佈的一項研究報告指出,“中國每年約有十萬超過55歲的老人自殺, 他們佔中國所有自殺總數的36%.同發達國家相比,這個相當高的比例不得不引起我們社會的高度重視. 這個報告還提出約有25%的老年自殺者在自殺前有抑鬱症和其它精神問題症候,但都沒有接受過任何早期治療.中國的另一同類調查顯示,全國老年病患者中有50%到80%的發病原因來源於心理和精神問題. 這些此報告顯示了中國老年人存在嚴重的心理和精神問題但並沒有得到相應的關注和治療。

  綜上所述,無論在發達國家美國還是在中國,現實社會人口老化的實際情況是,很多高壽老人不但有傷,病殘,還有智殘和精神衛生方面的障礙,所以他們多數是處在一個複合殘狀態下。由此在醫療,護理,生活上給家庭,社會,及本人造成了極重的負擔,其中包括了經濟負擔,人力負擔,和精神負擔。這組人群除了生活不能自理外,加上醫療,康復,和護理和照料上的種種需求所需要的綜合服務已遠遠超過了一個醫院或一個家庭所能夠負擔和承受的範圍,任何單一的醫療,康復,及生活服務已不再可能減輕這些沉重負擔.在預期壽命中,中國平均每個人有八年時間是不健康的,這致使長期護理費用激增,並且隨著人口高速度、大規模老化,家庭和社會用於養老和老年醫療衛生的資源也急劇增加。因此,在中國這一嚴酷的現實,已引起了社會的密切關注和高度重視。中國社會科學院在2005年的最新的報告說,中國已經逼近老人照料的「容量的極限」。

中國養老的危機和市場化趨勢
 
從今天中國的養老需求市場可以看到,中國與西方發達國家不同的在新世紀將面臨的養老的危機和嚴峻挑戰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如何滿足佔全球1/4老年人口的巨大需求。
  ·中國人口快速老化與高病殘率的挑戰。
  ·中國家庭養老及護理能力的急劇下降。
  ·中國獨生子女政策實施將帶來的負面影響-4:2:1 家庭養老負擔。
  ·中國衛生機構數量的下降和落後的護理康復醫學。
  ·中國單一落後的養老體制和養老方式(政策單一,服務項目單一,缺少多種養老途徑和方式的選擇〕。
  ·中國在養老的醫療服務和社會社區服務方面還處在一個起步時期。
  ·中國的養老服務嚴重缺乏現代養老科學理論,專業管理和服務人才。
  ·中國市場嚴重缺乏的各種現代養老信息技術,以及相關產品的支持。

  而中國社會目前正面臨的“中國人口的快速老化和高殘率”,以及“不足的資源和落後的養老服務體係與服務”將是二十一世紀給中國社會帶來“養老危機”的主要原因,但也將成為迫使中國現代養老項目和服務走向市場的一個強大動力。
 
中國養老危機的特殊性將增加市場需求


中國養老危機的特殊性
  誰來養老?如何養老?中國人將比世界任何國家有著更大的養老危機與困惑。而其滿足中國養老需求將面臨比美國等西方國家更大的挑戰,更多的問題。除了與全球同樣的人口老化現像外,中國還有自己特殊的人口老化問題,其特殊性給中國社會帶來的負面影響可能比西方的老齡化所造成的影響還要大。中國是一個佔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由於長壽社會的到來,人口老齡化速度,數量也榜居世界之首,全球1/4 的老年人口在中國。中國大量的相關統計和報導已經指出了中國的人口老化特點使其正飛快步入老齡化社會。由於中國三十多年前開始的生育控制,獨生子女政策,給中國人今天和將來的養老助殘增加了更多,更複雜和困難的挑戰,以及所帶來的社會問題已經引起了國家,社會,家庭,和個人,甚至國際上的極大關注。與此同時,中國這個發展中國家,在經濟落後,資源短缺情況下卻與世界其他發達國家一樣,正在經歷著長壽時代的全球性養老危機。

  從最新的數據中央社北京在2005-02-11對外發布的報告中指出,“中國的人口於6日邁入13億大關,成為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而其中1.3億為老年人口。故同時使中國成為世界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將面臨一系列人口老齡化的嚴峻挑戰。至2020年,中國老年人口比重將從目前的7%增加至11.8%,2030年達到老齡高峰,並持續20餘年,到21世紀中,60歲以上老人將超過四億,佔總人口數的28%,65歲以上老人達三億,80歲以上老人將超過一億,是目前高齡老人的10倍。專家預估,中國將以不到20年的時間,成為老齡化速度最快、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老齡人口問題除了老年人數過高之外,還影響到人口結構的變化,並進一步使政治,經濟,社會的方面受到衝擊。因此,中國的人口高齡問題已對中國內政帶來憂患,由於養老各體系的不完善,未來可能有上千萬的老人缺乏照料”。

  同時,中國人口老齡化問題也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關注。 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新近出版的「銀髮中國:中國養老政策的人口和經濟分析」報告指出,“將中國人口老齡化問題歸結為三點:首先,工作人口會因為老齡化而下降,到21世紀中葉時,將失去18%至35%的勞動力。其次,老年人口成長速度會加快。35年前,兒童對老人比例是六比一,但再過35年,這個比例會發展為一比二。第三,對老年人的保障體係不夠完善。高達四分之三的中國工人沒有正式退休金,未來將有上千萬老人貧困又缺乏退休金、醫療保險和家人的照料。計劃生育是中國的基本國策,雖然放慢了中國人口激增的現象,但「一胎化」政策也導致老年人口比例持續升高。高齡社會已是世界各國共同面臨的問題,但中國老齡人口問題格外嚴竣,原因之一在於中國經濟尚未邁入發達國家行列便遭遇人口老齡化挑戰,中國現有老年人口與整個歐洲老年人數一樣多,但經濟實力卻只相當於一個歐洲國家。人口專家表示,養老基礎在於老人有基本的經濟保障和醫療保障,此兩項保障都與經濟發展息息相關。如果沒有雄厚的經濟實力支持,難以談到養老。所以,中國老齡人口高峰期已迫在眉睫,能否成功迎接老齡化的挑戰,將是中國能否全面進入小康社會的關鍵”。

中國人口的快速老化和高殘率

  目前,“中國人口的快速老化和高殘率的挑戰”來源於中國人口老化的四大特點。 特點之一是,中國60歲以上老人的總數佔世界第一位.約有1.3億左右,佔全球老年人口的1/4。按中國平均水平來看,中國60歲以上老人佔中國總人口數量的10%(北京,上海,東北,沿海一帶城市已高達12%-13%〕。預計到2040年,中國60歲以上老人將達4億,屆時,每四個中國人中就有一個老年人。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來在北京發布的“人口與勞動綠皮書-中國人口與勞動問題報告”的數據顯示,2000~2007年, 65歲及以上人口將從現在的不足1億增加到2億以上,年均增長400萬人,老年人口比例約14%,增長相對平緩。2028~2036年,相應人口將由2億增加到3億以上,年均增加1000萬人,老年人口比例為20%左右。中國人口老化的特點之二是中國人口老齡化速度也佔世界第一位。從1990至2025年間,中60歲以上的老人將增長115. 09%,比日本快0.56倍, 比美國快.02倍,比法國快1.63倍,比英國快2。73倍。今天,中國老年人正在以平均3.2%的年速度增長, 65歲以上的老人人口已佔總人口的6.5% 至7%;80歲以上的高齡人口已達8百多萬,並正以平均5%的年速度遞增。中國人口老化的特點之三是中國人口老齡化是在國家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情況下出現的.中國將以尚無完善的老年社會養老保障體係來應付或面對人口老齡化的挑戰。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來在北京發布的“人口與勞動綠皮書-中國人口與勞動問題報告”中指出,中國將是世界上繼日本之後的又一個人口老齡化速度極快的國家。與發達國家不同,中國人口老齡化是在社會經濟基礎相對薄弱的條件下快速發生的,這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成嚴峻挑戰。中國人口老化的特點之四是中國老年人口城鄉分佈不平衡.據中國1990年人口普查結果顯示,75%的60歲及以上的中國老人住在農村,隨著非老年人口的大量遷入城市,農村老年人口的比重將大大超過城市。

  與此同時中國目前還面臨人口高殘率的挑戰:據中國近年來的抽樣調查,中國現有殘疾人6,000萬人,佔全國總人口的5%,其中,視力殘疾人877萬人,聽力殘疾人2,057萬人,肢體殘疾人877萬人,精神殘疾人225萬人,多重殘疾人782萬人。有關專家在近年的研究表明,中國勞動力人口每年累計患病天數達202億天,年人均患病28天,中國人每年因疾病、傷殘和早死造成的經濟損失相當於當年國內生產總值的8%左右,疾病引起的醫療資源消耗相當於當年國內生產總值的6%左右。另一方面,由於老人數量的增加,老年人群中的病殘率也相應增高。 據中國1987年對殘疾人口的調查,中國60歲以上老人的現殘率是16%,69歲時是20%,74歲時是30%,78歲時是40%,82歲時是50%。據中國衛生部1986年對九省市城市地區的一項調查顯示,中國老年人因病臥床率,60歲到69歲組為3.16%,80歲以上組是4.3%。另據中國1987年對全國老人平均傷殘期的調研結果顯示,中國60歲老人的總傷殘期佔餘壽期的四分之一,說明中國60歲老人中約有25%的時間是處於傷殘狀態;到90歲時,其總傷殘期佔餘壽期的五分之三,即這些老人有60%的時間是處於傷殘狀態。這說明在高齡老人中,有的一大半時間是在傷殘狀態下渡過的。

  據中國老齡委在1994年的全國老齡化多維縱向研究結果表明,老年人的健康狀況與總人口相比有很大下降。據統計,中國城市總人口的平均患病率為23.7%,但中國城市65歲及以上老人患病率為60。2%,比總人口患病率高出1.54倍。中國農村總人口平均患病率為7.4%,而老年人口患病率為22.6%,比農村總人口患病率高出2.1倍。北京有三分之二的老人(66%〕患有各類慢性疾病,上海幾乎是100%,所調查的老人中,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佔3.8%。全國二百多萬離休幹部,70歲以上的佔26.4%,其中有13萬人生活不能自理。同時,在高齡老人中“傷殘與智殘及各種精神衛生方面的疾病將同時存在”是中國老人高殘率的一個主要原因之一, 對此現象前述的大量數據已經證實。
不足的資源和落後的養老服務將迫使中國養老走向市場


  不足的資源,落後的服務:中國除了養老負擔將伴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日益增加外,與世界其它老齡化國家不同的是,目前中國養老還面臨著自己不足的資源和落後的養老服務體系的困境。中國社會科學院最新的報告說“中國養老負擔的增加,將導致社會總儲蓄的減少,進而使社會總投資下降,影響國民經濟持續快速成長及健康發展。故現行的養老保障體係也必然面臨挑戰。無疑,這一體系在新舊體制轉換過程中存在著巨額養老金缺口,並且只覆蓋44.9%的城鎮就業人員和85.4%的離退休人員。由於中國目前15~59歲勞動年齡人口比重較高,約為67%,而老年負擔比已開始大幅度上升”。中國有關專家認為,“在農村,由於家庭小型化、空巢化和土地收益下降,傳統的家庭養老和土地養老功能趨於下降,積極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農村養老保障體系,也應提上議事日程。當前,中國社會和家庭對潛在的養老危機認識不足,從國際經濟看,在人口老齡化高峰到來前20~30年,必須建立家庭和社會相互配合的適宜的養老保障體系,進行足夠的資金儲備,一應付人口老化的高峰給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帶來的壓力”。從下列的多維調查數據可以預測,這種養老的壓力和困境還將隨著中國存在的“家庭對老弱病殘者護理能力的急劇下降和落後的社會養老服務”,“醫院機構數量下降和落後的護理康復醫學”,以及 “目前落後的養老助殘體制和社區服務”等問題繼續增加。

家庭對老弱病殘者護理能力的急劇下降和落後的社會養老服務

  首先, 中國目前存在家庭對老弱病殘者護理能力的急劇下降和落後的社會養老服務。追溯中國幾千年來的傳統文化,從中國傳統的居家養老生活方式看,家庭歷來承擔著主要的養老責任,無論從場所,經濟生活資源,還是到精神慰籍支持,到個人生活起居,病殘的護理。據中國老齡委1992年的老年人供養體系調查顯示,中國大多數家庭是聯合家庭類型,無論城鄉,居住在一代戶的老人佔43%,二代戶的老人佔19%,三代戶的老人佔35%,四代戶的佔3%。據中國1984年的統計數據顯示,中國有96.4%的老人是靠這種傳統方式養老,其餘的3。6%是靠親朋好友,鄰居,和保姆,或養老院來承擔。可目前中國的現實社會是,除了同西方發達國家一樣,由於社會工業化,現代化的發展,家庭趨向於小型化,核心化,傳統的家庭養老已不能滿足現代社會對養老的需求,與西方發達國家不同的是,中國近30年來的“獨生子女”政策的實施,加劇了生育率的急劇下降,家庭出現了4:2:1的代間比例(一對年輕夫婦,上有兩對老人,下有一個孩子〕,少數四代家庭還出現了8:4:2:1的現象。適齡勞動人口和撫養兒童雖已減少,但需贍養的老人卻成倍增加。除經濟能力有限外,對老人日常起居上的照料,尤其是在他們喪失自理能力後的護理康復以及精神方面的關懷,並由此產生的人力負擔,經濟負擔,時間負擔,精神負擔,已影響到了家庭代間關係,和中,青年人的工作和撫養下一代,從而逐步出現的所謂“負性代間關係和矛盾”,象虐待老人,老人自殺,老年精神憂鬱,沮喪症,甚至由此產生的家庭破裂等,已成為一個尤為突出的社會問題。

  一方面, 家庭成員過重的身心負荷必然引起許多身心健康和社會問題。中國傳統俗稱“久病無孝子”也是部分反應了這種負性家庭關係。另一方面,由於老齡人口的增長和社會對老人問題的忽視,老人受虐待問題也相繼產生。據美國最新的統計資料表明,每20位老人中就有一位很可能受到虐待(5%的機率〕。美國人對老人受虐待現象稱之為“難以言明的痛苦”“默默忍受的苦難”。在美國它已成為了一個常見的社會問題,美國政府已把虐待老人從法律上定為犯罪。美國近幾年來掀起了幾次全國范圍的反對虐待老人的運動,對其現像在研究領域,預防措施,法規法律健全和保障,投訴,及對社區居家老人,老人院的老弱病殘人群的保護和社會工作服務等方面加大了投資,加強了管理。中國在這一方面的問題也相當嚴重,像美國類似的社會問題已經產生,社會披露和呼籲的類似案件已舉不勝舉.如果中國1。3億老人及他們的家庭得不到國家政策,社會各種服務的幫助,老人受虐待的問題可能會更加嚴重。中國老年研究所徐勤撰文提到:經濟上贍養、生活上照料、精神上慰籍是養老的三個基本方面。商品經濟的發展以及改革開放中西方文化的影響給傳統的價值觀帶來巨大衝擊,"敬老、養老"觀念在一些年輕人思想上已日漸淡薄,有人視父母為累贅,對父母態度粗暴,歧視、甚至虐待父母。兩代人之間沒有親情,只剩下商品經濟的等價交換。人格得不到尊重給老年人帶來精神刺激,生活上得不到照料使老年人肉體上遭受痛苦,物質上得不到供養導致老年人失去起碼的生存權利。當前,老年人的訴訟案件中,不少是由子女不孝而造成的贍養問題和精神問題。在家庭養老為主的國度,一旦失去傳統倫理道德的約束,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將難以得到保障。正如美國目前最大的一個非盈利民間專業組織“家庭照料成員同盟會”在2001年的專業年會提出的討論主題;“對病殘老人誰將提供關懷照料?”的一樣,這也是今天中國社會養老將面臨的同樣急需要解決的問題。

  中國老齡委2006年新公佈的《中國老齡事業的發展》白皮書指出:2005年底,全國城鄉有社會福利院、敬老院、養老院、老年公寓和老年護理院等養老服務機構39546個,總床位149.7萬張,其中農村鄉鎮敬老院29681個,總床位89.5萬張。

  另一方面,與中國家庭養老功能下將不相適應的是,中國在養老助殘的社會服務方面,還處在一個非常落後的階段。據中國民政部2000年的數據,中國全國養老院機構總數量大約只有40,000所,其中城市有18,000所,農村有22,000所,總共只能收留約658,000各類病殘老人,2002年披露的有關統計, 養老集中收養的床位數只佔0.7%多一點,而集中收養的人數則不足0.6%, 與發達國家一般集中收養人數佔5-7%的比例要相差甚遠. 據2005年的統計數據提到, 就全國而言,現有42,000多所養老院,加上社會興辦的老年機構,現收養老人不足100萬人,還不到目前全國1.3億老人的1%。放眼全國,中國有60歲及以上的老人1。3億左右,按中國60歲以上老人的現殘率是16%來算,有20,800,000的老人需要有護理康復和生活照料等服務的居住環境,如按中國老年人因病臥床率--60歲到69歲組為3。16%, 80歲以上組是4。3%,二者平均3。73%來估算,有4,849,000的老人需要這種特殊生存環境和服務,若按中國老人中,中,重度癡呆現患率4 。16%來預計,有5,408,000的老人絕對需要有養老康復,和生活照料等服務並存的居住環境和條件。如果按照中國2002年9月報導的“中國65歲以上老年性癡呆患者估計超過500萬人,約佔世界總病例數的四分之一”來看,僅針對照料老年性癡呆患者而言,假設中國這500萬老年性癡呆患者需要住入養老院受到照料,如果一個養老院可以接受100位老年性癡呆患者,中國至少將需要50,000 家特地為老年性癡呆患者服務的養老院或康復院才能滿足對他們的照料需求。所以,即使把中國目前僅有的42,000所養老院全部用來照料中國現有的老年性癡呆患者都不夠。可見中國單單就對照料中國老年性癡呆患者的養老院已經有著巨大市場需求,可國內相關項目和服務幾乎還是一片空白,僅想單單依靠政府是不可能解決這種照料危機的。據中國揚子晚報2002-10-16 “我國已進入老齡社會”的報導說:“據統計,全國約有1000萬70歲以上高齡老人需要照顧”同理,如果一個養老院可以接受100位高齡老人,全國約需要十萬個養老院.

醫院機構數量下降和落後的護理康復醫學

  其次, 中國還存在另一個中國與老齡化問題不成比例的“醫院機構數量下降和落後的護理康復醫學”的實情。從中國老年人口的數量和高病殘率的實際情況比較來看,中國衛生機構的數量又呈下降趨勢。由於中國醫療衛生機構服務結構的單一化,儘管有巨大的市場需求,可許多現有的醫療衛生機構仍不能生存。據1999年4月中國新華社北京消息報導,中國衛生機構的數量呈現下降趨勢,床位和衛生醫療人員增長減慢,全國醫療衛生機構比上一年減少了936家。 1999年的數據顯示,每十萬個中國人只擁有240張床位,100名護士,165名醫生。國家對醫療衛生機構的投資80%集中在城市,而其中這些投資80%又集中在大城市,大醫院,而預防保健,康復,護理等基本醫療服務發展緩慢,並對農村醫療衛生投資不足。如果有人有心再繼續觀其投資概況,中國在養老助殘醫療護理,及康復方面的投資可能更是微乎其微。 再看中國衛生部2004年的統計數據,全國有衛生機構29,132,300個, 醫院17,764 所, 與1999年的衛生機構190,057個,和有醫院67,807所相比較,衛生機構增加了101 ,266,而醫院卻減少了50,043 所。 據中國衛生部2004年的統計數據,全國醫院床位數只有31,640,220 張,中國每十萬人口中只可以有床位32張,每一萬人口中只有床位3.2張, 而每一千人口中只可以有床位0。32張。全國共有醫生1,867,957人,中國每十萬人口中只可以有19位醫生,每一萬人口中只可以有醫生1.9位, 每一千人口中只可以有醫生0。19位。全國共有護理人員1,265,959人,中國每10萬人口中只可以有護理人員13位,每一千人口中只可以有護理人員1。3位。可三年以後情況並沒有太大的好轉,據中國衛生部2007年的統計數據,全國有衛生機構29 ,990,000個,比2006年減少了一萬個。醫院19,847 所,全國醫院床位數只有37,010,000,每一千人口中也只可以有床位2.63張. 全國共有醫生20,130,000位,每一千人口中也只增加到有醫生1.56位, 而每一千人口中護士反而下降到1.17位。如果這些數據是準確的話,可以看到中國目前這種醫療機構和醫生增加數量與中國人口增長的需求不成正比,以及中國護理人員減少的趨勢。而養老項目和服務的重點是要解決“七分護理”的困境。中國的醫護機構和醫護人員要按照這個發展速度,是難以解決我們目前養老市場需求的。

  由於在高齡組老人中有相當高的比例的病,殘率,康復醫學和老年護理學在美國等西方國家已成為今天醫學領域發展迅速的,和非常重要的新型學科。常言道,慢性病的恢復在於“三分治療,七分護理”。 康復和護理幾乎已成為不可分割的兩門學科。這兩門學科同時強調幫助人體自我功能的康復,包括生理和心理功能,體能與智能,由此來增加人體自身的生活獨立的自理能力,從而減少無論是住院式養老或居家養老的護理工作量,同時也增加老人或殘障人的生活自信心,自尊心,使老人或殘障人能盡快地,以最大功能限度地回到自己習慣的家庭或社區居家環境中,或能夠適應新環境重新有一個高質量的生活。但中國目前醫院的專業人員及設備和日常治療幾乎沒有把康復和護理納入對慢性病人和殘疾人的長期規劃之中去。其原因之一是,臨床醫學與康復醫學有著許多不同地方。在中國康復醫學和護理學還處在一個起步階段。寥寥無幾的康復機構也只能服務於極少數人。至於重點針對老年慢性病,殘障的的康復和護理更是一片空白領域。以中國護理人員的比例來看,現每十萬個中國人只擁有13位護士。 如果把這些護士全部放在醫院裡護理急性病人都遠遠不夠,已不可能有護理人員來護理老人和殘障人群。

  眾所周知,美國是一個嚴重缺乏護士和護理人員的國家,但許多人也許不知,按美國人口與美國的護士和護理人員的比例來看, 它可能是在全世界中擁有護士和護理人員最多的國家之一。美國為什麼仍然嚴重缺乏護士和護理人員?當你了解了美國的養老助殘健康產業的現實狀況後,尤其是對美國的養老助殘長期照料體系的服務網絡有大體了解後,人們就會對康復護理的項目和服務對在老人及殘障人群的巨大貢獻和重要作用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對美國等西方國家的護理人員來說,醫院和診所並不是他們工作的唯一場所,很大比例的護理人員是以流動工作形式為社區居家的老,弱,病,殘人群服務,還有相當一大部份是為康復院,護理院,助理型住宅區,退休社區,養老院的人群服務,其服務的覆蓋面之大,服務項目周到細緻,以滿足需求為目的,故持續出現護理人員不足的現象。由此可見現代社會對康復護理的需求市場是逾來逾大的。儘管中國還在像許多第三世界國家一樣,想源源不斷地向美國等西方國家輸送護理人員,這完全不能說明中國已有過剩的護理人員,而說明了像其他發展中國家一樣,中國自己在這一領域的落後,缺乏綜合的服務項目,沒有真正使護理和康復醫學走向市場化,為老年人和殘障人群服務。由於中國沒有自己的科學化,專業化的一個養老助殘服務體系,故沒有把提供康復護理的服務作為國家社會醫療福利或私人醫療保障的一部份, 大多護理人員僅僅工作在醫院和診所等單一場所,對居家和社區的服務項目投入很少,而使投身於康復護理的護理人員也更少,從而使中國自己的老,弱,病,殘人群得不到應有的,足夠的護理人員的康復護理,如果還有大量的護理人員外流, 這將是一種畸型和愚昧的社會現象。中國目前在醫療保健,養老助殘的實情是,一是,中國實際比美國更需要大量的不同等級和類別的護理人員,中國將需要比美國多的多的護理人員; 二是,中國需要大量的受過老年學和老年護理學特殊教育和技能培訓的各類護理人員。 若能在中國養老助殘各類項目和服務的實踐中積極開拓,發展康復護理的市場,大量的就業機會隨之產生,即滿足了市場需求,又對提高老人及殘障人的生活質量,生活自信心,對減輕家庭和個人上的身心負擔有正面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中國也會像美國一樣,護理人才的市場將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

  還有,從中國這些現有的養老院服務質量來看,大多處於落後的管理經營和科學護理狀況之下,生活環境也不適應高齡老人或殘障老人的需求,同時缺乏專業化的管理人員,康復醫療護理人員和社會工作人員,以及相應的服務項目和設施。根據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2004年9月的對“北京市社區敬老院服務狀況” 調查發現:“主要存在問題是由於目前社區養老設施的不完善,不能滿足那些完全不自理的老人或需要長期照料的老人的需求,在現有的養老機構中,由於資金、人手、設備等方面的原因,往往不能滿足那些需要長期照料的老人的需求。那些認為敬老院'不好'老人當中,大多是身體有病,需要人照料的老人。在身體有病的老年人當中,認為敬老院不好的上升到了8.9%。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隨著年齡的增大和當老人身體有病時,照料需求將會逐漸增大,而目前北京市社區敬老院的護理人員還不能完全滿足這一需求,故隨著人口高齡化趨勢的加劇,為解決高齡老人的照料問題帶來一定壓力,日後發展養老設施,護理照料是一個急待加強的重要方面”。

  又據2004年10月09日中國深圳新聞網報導的“深圳老人,明天哪裡養老?”一文中提到, “養老院相對冷清”一現象令人深思。文章報導: “目前,深圳共有市、區級社會福利中心7家,鎮級敬老院18家,擁有床位2600多個。福利中心環境都不錯,中心內有醫療、健身、食堂、閱覽、多媒體、洗衣、清潔等完善的休閒娛樂設施和配套服務。按說,在其價格合理和此條件下福利院的床位應該是供不應求的了,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想像中的“爆棚”現象恐怕只有在未來出現。在2003年底公佈的一份審計調查報告顯示,1998年至2002年,深圳市福利彩票公益金投放2.72億元,其中對養老院項目資助的投入較大,但效益不高。1998年至2002年,公益金對全市養老機構資助的投入達1.01億元,佔整個資助支出的37%。而已經使用的各級養老院大部分空置率較高, 全市25家養老院設計床位數2671張,現共有859位老人入住,總體入住率僅32.16%。那麼,福利中心和養老院入住率低的原因究竟何在?有沒有其他改善老人養老環境的措施和辦法呢?”

  談到中國養老院的服務質量問題,,另一典型實例是,近來有國內的同行在參觀國外養老院後感慨到: “讓我不敢相信的,不是那些比中國先進幾十年的設施,而是生活在那裡的老人們朝陽般的氣息,在中國大多數養老院裡,老人們與外界封閉,了無生氣,國家和社會能夠提供給他們的,往往是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國內的養老院給人的印像是,社會的托老所,老人寄存在那裡,子女再無憂,而老人年事增高後,所剩的唯一一片天地就是天花板和床板,在養老院每天還要隨時聽從醫護人員的忠告與囑咐,並沒有使老年人過上有尊嚴的生活”。

 

中國目前落後的養老助殘體制和社區服務

  最後一個嚴重問題是,以中國的老年人口數量,人口老化速度,殘障老人的比例來看,中國還存在一個與自己的養老市場需求不相稱的現實-“落後的養老助殘體制和社區服務”。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它基本處在一個發展的初期階段。以美國為例,美國是一個老年化來得較早的國家,但自60年代建立起的這條系統化,科學化,現代化的養老助殘體系,從建立到逐步發展,在實踐和理論研究的同時進行過程中,也花40多年的時間。由於中國社會人口老化的特點,中國老年人口占世界老年人口的四分之一(25%〕,加上中國特有的“獨生子女”政策近30多年的實施,中國以家庭為主來繼續承擔養老護理及其他所需服務的傳統舊式的觀念和可能性, 已在中國社會的現代化發展中逐步衰減。
隨著高齡老人的高病,殘率,這“七分護理”已成為這組人群及他們的家庭的後顧之憂。這“七分護理”也成為這組人群及他們的家庭在人力,財力,時間和精力方面的巨大耗費,甚至已超過了他們在體力,心理,時間,和經濟方面的最大承受能力,有的家庭成員可謂“身心憔悴”, 自己的身心健康也遭受到嚴重傷害。可中國目前除了以治療為主的醫院,診所外,還沒有這樣一個獨立的科學實踐服務體系, 去提供各種綜合性的養老助殘服務來應對中國養老的挑戰,。而中國現有的醫院,療養院,養老院的床位,已不可能滿足養老市場的需求了。由於市場需求增加與服務供不應求的比例失調,中國各大城市有的醫院,養老院對老弱病殘的護理已出現高收費,亂收費,尤其在個人護理費方面漫天要價,無人管理,有的無專業知識和訓練的,低質量服務的“小保姆”還對老弱病殘的個人或家庭敲詐勒索,甚至虐待老人等, 已給許多家庭和個人造成了極大的經濟和精神負擔。綜合中國這“七分護理”的服務空白區,主要有以下兩大方面:

1·落後的養老助殘服務政策和體系
·養老金政策;
·醫療保險政策;
·養老助殘的住房政策;
·居住環境的改造及相關政策;
·科學的康復護理與照料體系;
·法律保障體系;
·對擔負照料老弱病殘人群的家庭成員在經濟方面的優惠政策,支持和幫助;
·養老院和護理院,以及相關服務人員的的管理法規和政策, 以及專業服務質量標準。

2·落後的養老助殘社區服務項目
·社區居家上門的醫療護理,和生活照料服務;
·老弱病殘人群的營養供餐的保障服務(社區居家,養老院,老人住宅社區〕;
·老弱病殘人群的康復服務(居家和院所式照料場所〕;
·老弱病殘人群的社會關懷服務(法律諮詢,老人受虐待,家庭糾紛,經濟,信息〕;
·老弱病殘人群的心理諮詢和理療服務;
·老弱病殘人群的就醫難和交通等服務;
·老弱病殘人群的住房,居住環境改善等方面的服務;
·老人再教育再就業的服務。

  因此,從上述這些數據和客觀現實可見,中國存在嚴重不足的養老助殘場所和服務。中國這一市場的空白出現,已經看到在養老助殘的健康產業化方面,中國將有著巨大的市場需求,這種需求還將隨著中國獨生子女家庭的數量增加,隨著社會的工業化發展繼續增加。面對這一市場需求,中國必需像美國等西方國家一樣,開拓靈一條與醫院,療養院功能不同的綜合養老助殘體系和服務,才能滿足中國目前和將來對養老助殘方面在數量和質量方面的特殊需求。

 
在线客服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網站地圖
本站原創文章版權歸本站和作者所有,任何媒體未經本站或作者本人同意,不得轉載.
Copyright/版權所有©2008-2023
American Longevity Healthcare, Inc.,
北京壽爾康科學養老諮詢中心
友情連接
保定老年網 姑蘇老年網 海南老年網 金陵彩虹網 中國鄭州老齡產業